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收藏15篇)

发表时间:2025-06-13

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端午节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

屈原,你听好,我要感激的人——是你。

不辱使命,终身奉行,为了这些人格的尊严,你不惜纵然一跃,投身汨罗江,上天把富有诗性的河流给了你,也把楚国国民的众人之心留给了你。是什么让你不屈使节放弃生命,是什么?噢,我懂了,那是尊严,生命的尊严,对上官百姓的尊严。你将臣心喻为指南针,不知南边不罢休,这是你终身奉行的吧!可这又是什么?是忠诚的心。啊,是的,因为你的尊严与忠臣的心。感动了上苍,感动了楚国国民,也感动了我。虽被流放,依然执着,那被石头所压的身躯啊,是一种精神,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

很小的时候,我便知道了屈原,那时的我,仅仅只是惋惜于他的投江逝去;现在的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尊严,为了尊严逝去,这是壮举,在于日本人的抗战中也有人为尊严逝去,屈原,他不愧为民族英雄,每一分尊严都因为他的逝去而增加了重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常思考,当时,是否有其他方法来保全性命与尊严,但我没有找到。是的,屈原是用生命诠释了这尊严。他——是第一个让我恍悟尊严是什么的人。

生活中,我可能为了个人的小尊严而不低头,为了自己的尊严,我也可能会与别人争辩。尊严,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尊严是在正义面前的不低头,在坎坷面前的坦然,在风雨当中的执着。

屈原,你那深层的精神,不知是我还不够成熟,还是没有思考透彻,我还没有完全懂得,或许当我正确理解时,我会再次感叹与你的那种精神。

你让我明白了尊严是什么,怎么维护尊严,我很感激你。不愧为中华英雄,你用生命诠释了完美的尊严,用执着完成了艰苦的使命,用信念铸造了美好的精神。

我很感激他——屈原。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2

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迎接端午节。农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x月x日。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他诚实、博学、才华横溢,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他主张反对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击和排斥,并被楚王赶出宫廷。屈原悲愤万分,在流亡途中写了许多爱国诗,其中最的是《离骚》。后来,秦军占领了楚国首都,看到国破家亡,屈原非常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

人民非常爱戴屈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纷纷划船到江中抢救屈原的遗体,却找不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坏屈原的遗体,于是把米饭转进竹筒,扔到江里,喂食鱼虾,从而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会自发来到河边哀悼屈原,还会把船划入波涛汹涌的江中,象征着人们争先恐后抢救屈原的遗体,借此寄托对屈原哀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方形成了端午节龙舟赛习俗。因此,端午节已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最后,给所有的同学送上一个句子:“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命,互相鼓励,互相报答。照顾好你的父母。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理想,端午节愉快。

谢谢大家!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3

端午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屈原魂灵在穿越;

清忠一世爱国者,

娴于辞令铸伟业。

三闾大夫千秋绝,

举贤授能献国策;

浪漫情怀永不灭,

楚辞风韵唱大捷。

读着《离骚》千千结,

情思馥郁显忠烈;

吟咏《九歌》振奋悦,

激楚情调爱炽热;

畅想《天问》凭感觉,

神驰飘逸谱歌阙;

聆听《九章》交响乐,

日月光辉照汉北。

秉性耿直遭谗诽,

博闻强志空悲切;

忧思愤懑琴萧瑟,

眷恋秭归不离舍。

汨罗江水冷如雪,

岁月流逝不停歇;

伤心怀石道诀别,

龙舟竞渡寻魂魄。

祭祀亡灵诗人节,

香草美人世代学;

志存社稷载史册,

沧海桑田颂豪杰。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4

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后人也称“续命缕”。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

传统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非常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非常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

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

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5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连齐抗秦,遭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园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军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还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孝女曹娥、还有纪念古月族简介腾祭的。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为国捐躯的日子。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一位爱国诗人,听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绞。他毅然写下自己的杰作《怀沙》,投身汨罗江,为国捐躯。沿河的人们带领船只争夺救助,沿着水唤起灵魂,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母亲说:“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经深入人心。人都是惜字如金,哀痛不已,世人都在议论他们的话,以此来传承他们的话。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做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是买很多粽子叶,少用水泡,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料通常是糯米,用绿豆和红枣煮熟。然后,经过妈妈和阿姨灵巧的忙碌,我们的孩子像猫一样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来的那一刻…

长大学习后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群众为了防止水里的鱼咬诗人的身体,就做了许多粽子扔进水里。这样,鱼吃了,就不会伤害诗人了。所以为了保护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有了更热闹的“龙舟赛”。

我们村没有赛龙舟,但黄石每年都有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

在木兰河岸边,人们早早地聚集在岸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水面上,几只整齐的龙舟队,鲜艳的衣服在风中飘扬,男孩们渴望激情地尝试。随着一声锣响,各队争相参赛,大家齐心协力争第一。这时,鼓声、鞭炮声和人们的喊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6

端午节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7

在两千多回箬香沉积的过程中,屈原已成了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民族英雄、爱国之神。每读那浸透忧愤的旷世长诗《离骚》,总是为之惊叹震撼,同时也为屈原的悲剧扼腕动容。汨罗江啊汨罗江,你怎么能去诱惑、去接纳屈原呢!不,不能让无辜的汨罗江蒙受屈原之死的罪责。

屈原之死,死于小人作梗、忠而被谤。自古英才遭嫉妒。屈原博学多才、忠于职守,深谙治国之道、精通外交辞令,无论在朝内辅助议政、撰写法令,还是对外应酬诸侯、接待贵宾,都是出类拔萃的,因此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曾任重臣“左徒”。但戚戚小人在暗地里用卑鄙手法与之争宠,不断的谗毁和诬陷,终于使两代楚王不是怒而疏远之,就是怒而放逐之。致使高洁无邪不与龌龊之辈同流合污的屈原情绪萧索、心境凄凉……

屈原之死,死于信而见疑、报国无门。屈原注重自己濡养,坚持高尚气节,忠于君王,一心报国。但楚怀王、楚襄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排斥贤良而重用奸佞,导致楚国外交失义、军事失败、怀王亡于秦地、江山岌岌可危。视祖国兴衰荣辱为己任、为生命,空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却不能有所作为的屈原,不堪忍受被怀疑疏远的屈辱,不堪目睹国破山河碎的惨壮,再也无法在政治黑暗中偷生,只能选择“杀身成仁”的自由光明。这决不是凡夫俗子的浅薄轻生,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举!

汨罗江用悲恸的涛声和风声记录了屈原最后的呼喊: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决不随波逐流;政权高尚纯洁的我,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能蒙受污染!这,就是屈原用生命点燃、照耀中华子孙行走正道的冲天火把。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每年都要过各种各样的节日,有些节日的确是可过可不过,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千万不能遗忘,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有它独特的过程,比如说,清明节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亲人朋友;中秋节就需要一家团圆,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大家知道最近要过哪个传统节日了吗那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看龙舟等等,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节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节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会有疑问了,你们可以在中秋节跟朋友说中秋节快乐,但是端午节这天可千万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啊,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对端午节的来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细说了,这个经典的故事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爱国诗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战争淹没,自己却无能为力,含恨跳入了江中,为了纪念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节绝对会做的两件事就是赛龙舟、以及吃粽子。这又有什么说法呢,其实都是有缘由的,因为当时屈原跳去江中,百姓们当然就不希望这么一个好人就这么死了,就争先恐后的划船去救他,后来不仅没救到,甚至连遗体都没打捞到,这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赛龙舟,而粽子在古时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粽子也是不是用叶子包着的',而是竹筒,为了河中的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就想着用“筒粽”先喂饱他们,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用叶子包着的,这点大家都不知道吧因为我比较喜欢听故事,这都是我爸爸告诉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干嘛呢,我和家里人每年都是一样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边去占好位置,就为了看赛龙舟,我会在那个时候突然能理解爸爸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足球比赛,因为真的好刺激,龙舟上的所有人都团结一直,动作一致,在鼓手的打击节奏下,朝着目标前进,那样的场景真的非常的壮观,当然也有很多意见不合,一起练习时间不长的龙舟翻船的现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见过一次。下午的时候我们就能吃到粽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别好吃,我喜欢端午节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能吃到粽子,在其他时间可吃不到,妈妈只会在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时间再怎么叫她也不会煮。

不管大家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还是肉粽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粽子的同时怀念一下爱国诗人屈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9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

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节吃粽子,这是端午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0

《端午书怀吊屈原》

站在五月的起点

凝重的历史让人哽咽

悲愤的汨罗江畔

仿佛在诉说一位诗人的满腔忧怨

一曲《离骚》穿越时空两千年

正在愤怒地呐喊

忧国忧民

无悔无怨

大义凛然

气冲霄汉

奋力一跃

九州惜叹

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典范

一个不屈的灵魂血染江畔

感天动地神州惋

绿在博大天地间

清翠的荷叶包起一片

美好的心愿

祖祖辈辈把先贤怀念

碧青的苇叶裹满

一个古老的思念

年年岁岁把英烈纪念

一把油伞遮雨烟

雄黄酒烈怯风寒

一捆艾草避邪难

风靡华夏上千年

祈福安康倾祝愿

岁月悠悠

传说震憾

千古佳话

永存人间

沧水东流

气贯云天

海枯石烂

铭记屈原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1

屈原之死,本微不足道,但由于其深蕴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便成为说不尽的话题之一。在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灵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它象莲藕一样悄悄种植、萌芽、生长,不被察觉,却无声无息地模塑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标准形象,这就是屈原情结。

屈原情结铸就爱国主义诗篇。一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守丘”,已流露出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怀。一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已道出诗人对风雨飘摇的祖国的深沉爱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甚至流血捐躯,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留下来的无数爱国诗篇,正是他们碧血丹心的结晶,是我国悠悠文学长河中杰出的一支。千百年来,屈原情结触动着多少爱国文人的心弦,让他们写出那许许多多不朽的爱国诗篇。

屈原情结提出叩问天地,穷究宇宙的探索精神。“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人类在前进道路上执着的追求。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话道出在科学研究中只有不畏艰险、勇敢攀登、始终高扬科学探索精神的人,才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铸造出卓越的人生,从而到达光辉的顶点。“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变成现实。一项又一项骄人的科技成果的取得,与科技工作者内心那执着的探索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华夏子孙努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屈原情结中执着探索精神的真实再现。

屈原情结倡导修炼美德、追求完善的人格精神。那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道出伟人的无奈,同时也成为正直的知识分子宁肯穷愁潦倒,也要卓荤不羁的人格品质的象征。陶渊明那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写出他为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在陶渊明灵魂的深处,可以说他受到了屈原情结的影响。屈原情结不仅影响了文人陶渊明,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世文人。他们面对社会的黑暗无能为力时,不能选择兼济天下,却能选择独善其身。

总之,屈原情结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激励一代又一代文人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不朽爱国诗篇,还提出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修炼美德、追求人格完善的精神。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2

《屈原赋》

汨罗江畔,流水潺潺

汨罗山上,草树萋萋

这千百年来的岁月长河里

沉淀着你对国家至死不渝的耿耿忠心

你踏向波涛汹涌的江水

回首望岸是前途渺然

转身离去是有辱忠心

而江里是你以死明志的无奈与决心

也不知弥留之际你是否看到了国家的曙光

也不知叩问天地其位安施之时你心中充斥着多少的绝望

秦兵破楚,报国无门

就连一江绿水也洗不尽你难言的苦痛与愤懑

汨罗江岸,风声鹤唳

汨罗山下,林鸟成群

哪怕岁月已经蹉跎了千秋万代

你仰天长叹的汲汲顾影早已永存在后世心际

你青衫徐徐痛书一篇《天问》

江水悲歌千古长流

举世混浊唯你独醒

字里行间满是故国不再的愤懑不平

书不完的是流放江南遭人讥讽的幽愁哀恨

道不完的是祖国落魄君心已逝的痛彻别离

你泪眼浊浊高歌一曲《离骚》

长夜哀颤九死无悔

孤月沧浪唤你赤诚

呜咽声里尽显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歌不尽的是朝廷迂腐文人寒酸的意懒心灰

唱不尽的是腥风血雨烽火台上的国殇悲绪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对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敬佩之情。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各地都会以各种形式来纪念屈原。说到这次研学,地点就是屈原祠,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领略一番了。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研学地点——屈原祠。走进屈原祠,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我看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生机勃勃景象。我们边走边欣赏风景,听到了“啾啾栖鸟过”的岛鸣声,闻到了“春风花草香”的气息。这如诗如画的风景真是令我心旷神怡啊!

接着我们观看了表演《礼魂》,这场表演我看得出了神,仔细地欣赏着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仿佛少看了一个动作,就会毁了这一整场表演。I

时间像逃跑般过去了,转眼就到了下午。老师安排我们去体验纪念屈原的方式之———包粽子。

我爱香喷喷的棕子,也看过爸爸妈妈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今天终于到自己大显身手了!

老师先给我们发了粽叶和线,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子旁,桌子上放了一大碗雪白的糯米,员工阿姨细心地教我们包粽子,我先将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在粽叶中,不过,总有一些调皮的糯米跑到桌子上闲逛。然后,我把“漏斗”上方的粽叶压下来,包好,再用线把粽子捆起来,打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哇!粽子包好了。这时,组长送来了煮熟的棕子,大家迫不及待地拆开棕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香!

吃完粽子,也该回学校了。我们就这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屈原祠。

今天一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我们看了演出,包了粽子,更感受了渊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屈原爱国的精神。我要向屈原学习,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4

亲爱的爱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8班的xx。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过端午·扬爱国·祭屈原》。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就是在这一天怀着绝望和悲愤,投入了汨罗江中,在那翻滚的浪花中,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今日是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日子。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期。当时的楚国,列强环视,内外交困,但它却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成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战争的失败,楚国只能割地求和。而统治阶级却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但由此得罪了旧贵族,而遭到了诋毁攻击。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和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就是这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依旧在中华大地上散发着光芒。

两千年后的`今天,那汨罗江依然在中华大地上翻涌,但,其中翻滚的浪花似乎已不是浪花,而是屈原留给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屈原那对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富强的国家之中。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知道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宽敞明亮的教室,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以及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屈原是伟大的。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端午节,它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屈原的伟大精神的载体。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也正是这情怀和精神,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纪念屈原的一句话 篇15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端午节的。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一个古老而有意义的节日,它象征着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节日和它背后的历史文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相传,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楚国大夫屈原为了保卫楚国疆土,却遭到了政敌的陷害,最终被迫投江而亡。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每当这个节日来临时,人们就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赛龙舟,是一项久远的传统项目,通常由一队五十人左右的船队组成,手扶木桨扬起的水花仿佛在讲述着一段传奇。吃粽子,则是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艾草则是端午节的独有习俗之一,它是用来驱灾辟邪的。人们通常会将艾草挂在门口,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最后,我们来谈谈端午节的寓意。端午节的寓意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团圆,家庭和睦。在这个节日里,亲朋好友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度过一个欢快、温馨的时光。团圆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坚持的美好传统,它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端午节也是一个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节日,我们可以从屈原的不屈不挠中,看到中华民族的韧性和精神力量。

在这个美好的端午节里,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个古老的节日。无论是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还是讲述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个节日里来。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428d.com/fanwendaquan/5117.html